4月12日至15日,学校无党派人士、动物科技学院肉羊遗传育种团队张红平教授等赴凉山州会东县和昭觉县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实地调研、技术指导与专题培训,为当地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会东县作为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及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规划布局的肉羊产业基地县,肉羊产业是支撑该县经济发展、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之一,2024年山羊存栏量达70万余只。
4月12日至14日,在会东县农业农村局领导的陪同下,专家一行深入调研会东县3个黑山羊养殖基地,走访部分养殖户并现场进行座谈交流。针对当地黑山羊养殖中种羊缺乏系统选育、后代遗传性能不稳定和饲养管理较粗放等问题,张红平建议应建立建昌黑山羊核心育种场、系统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制定母羊分级繁育方案、将核心群母羊初配年龄推迟至6~7月龄以上,配套羔羊精细化补饲方案、提升断奶成活率,开展经济杂交、提高商品肉羊养殖效益,实现当地肉羊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会东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会东县将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在肉羊产业方面的紧密合作,共同助推黑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团队转赴昭觉县开展“肉羊高效养殖技术”专题培训,吸引全县60余名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参与。张红平、李利聚焦肉羊养殖的节本增效,重点讲解了种羊高效选育与利用、母羊高效繁殖和均衡营养等关键技术,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参训人员表示,新技术特别是提升母羊繁殖效率和羔羊断奶成活率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当地肉羊养殖效益。
据了解,长期以来,动科院羊遗传育种团队基于我省肉羊主产区的技术需求,围绕肉羊技术瓶颈集中攻关、技术指导服务和本土人才培养帮带等方面工作,一直积极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