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关注和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讨论“两会”热点,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新基建以及教育、就业等民生相关问题展开了热议。大家认为,报告内容丰富,实事求是,过去一年多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提出的未来奋斗目标催人奋进。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作为高校,近期我们一切工作将围绕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一中心,统筹推进返校复课,从更长远来看,我们将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学生处处长李静波说。
报告提到,要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招生就业处处长杜彬表示:“川农大是全省唯一一所同时具有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的高校专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的高校,已经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相关招生计划,这类招生人数也保持着省内第一。未来我们一定一如既往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国家发展需要作出川农大的应有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晓霞教授表示,全国“两会”是国家凝心聚力的发展之会,全院师生都认真学习报告精神,并及时把报告精神带到思政课堂中去。学院将力争做到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用创新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学院新发展,同时继续大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贡献。
这次两会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对道桥专业的发展又是一大利好消息。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副主任魏召兰表示,道桥专业的发展本就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关,作为一名道桥系教师,任重而道远,自己一定继续做好科研和人才培养,为国家发展建设需要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总体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高生态治理成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学院李远伟副教授表示,今年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所涉及的工作种类和要求,“作为教师和学者的我们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更加坚定的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将持续不断培养优秀的生态环境接班人,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的生态环境事业添砖加瓦;作为学者,我们将始终本着依法、科学、精准的治污原则,当好污染防控攻坚战的冲锋战士和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士。”
人力资源管理2019级研究生赵玉玲认为,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主线。由于疫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家提出“六稳”“六保”,将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足以说明国家对就业的高度重视。面对当前较大的就业压力,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扎实专业知识,积极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各方能力,让自己更加有竞争力。
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8级钱炜觐同学表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结合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将为西部地区发展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也将为国家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他将牢记自己的使命与任务,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注入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环境工程专业1702邵启岚同学表示,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类专业学子,他为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感到自豪,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我将继续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争取早日成才,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打好三大保卫战和污染防控攻坚战贡献自己作为‘后浪’的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即将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的马东煜同学表示,今年两会提出要加强新基建,这给土木专业学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外学习期间,我将密切关注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