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川渝两地代表畅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发布日期:2024-03-11 15:07:32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唐泽文 编辑:王敏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去年底召开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指出,要共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

本期“川渝对对碰”,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动重庆日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许洪斌,就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新型城镇化展开讨论。

学经验 聚焦制度经验与文化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序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 最主要的潜力所在。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逐步提高,新型城镇化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

吴德认为,浙江推进“千万工程”经历了不同阶段,且不同区域有不同基础条件,“许多一直坚持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应始终聚焦制度。”吴德说,要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同时,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保障水平。

吴德介绍,“千万工程”先后经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许洪斌看来,贯穿始终的文化建设,也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尤其需要关注的。

20多年来,浙江按照“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有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

“重庆市南岸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我们将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许洪斌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王朴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推动弹子石、龙门浩等历史文化街区串珠成链,更好传承红岩精神、守护城市文脉。

谈思路 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进程中应如何体现?

“首先要聚焦‘人’的理念。”吴德说,农民对自身的定位要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让转移人口“有发展”,增强“价值感”。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

许洪斌认为,从城市角度来看,需要关注以城留人、以产聚人。“以城留人方面,我们将高质量建设重庆东站枢纽新城,迭代升级长嘉汇城市会客厅,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品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现代化都市与巴渝和美乡村融合发展。”

以产聚人方面,许洪斌把重点放在“共建”上。“未来,南岸区将与成都经开区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先进制造业,数字内容、软信产业等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强化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让产业兴起来、人气聚起来。”

在吴德看来,产业发展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占据更重要位置。“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自然禀赋条件不太好地区,需思考如何进一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两位代表均认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川渝两地需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何春阳

(来源:四川日报

来源: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40309/00143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