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武一
本期嘉宾:
吴 德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解廷民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沈雪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涯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闻佳鑫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如何引导高校毕业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与职业发展,提高就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将自身生涯规划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两会之际,我们特邀代表委员、教育专家,围绕“强化生涯教育 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展开对话与讨论。
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路径的生涯发展教育和辅导
【增强生涯规划意识是一个贯穿大学全程的话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职业生涯愿景与定位,激发和提高学生自主规划的积极性,明晰大学阶段努力方向。】
主持人:如何增强高校毕业生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其及早做好就业准备?
吴德: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将就业教育、就业引导纳入“三全育人”重要内容,将生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一阶段通过一人一册的《新生指南》、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月系列活动,开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识;大二、大三阶段实施“蓄能培养”,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学生对于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科学就业观,提升职业素养;毕业年级做好“发力冲刺”,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连续10年编印《毕业生就业指南》等。
解廷民:增强毕业生生涯规划意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增强毕业生生涯规划意识,需要高校推进建设以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主阵地,以专兼职教师队伍为保障,与团体辅导、个性指导、就业引导紧密结合,全员参与、协调促进的就业指导体系。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校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吸引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优秀校友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生涯教育活动。二是开展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系列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做好生涯规划和就业准备。三是加强就业引导,组织开展就业实践、企业参访等活动。帮助学生及早感受职场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引导毕业生主动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到重要行业、重要领域、重点地区建功立业。四是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系列活动,满足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求职中的个性化需求。
沈雪萍:大学生就业并不是最终的“临门一脚”,而是需要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是一个贯穿大学全程的话题。提升生涯规划意识,要实施全程化的生涯发展教育。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职业生涯愿景与定位,结合不同职业路径对人的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路径的生涯发展教育和辅导,激发和提高学生自主规划的积极性,明晰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具体来说,大学低年级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专业和自己,初步进行职业定位;大学中年级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开展分层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与“软件”,为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基础;大学高年级要促使学生从职业概念的内化转向职业行为的外投,进行“人职链接”,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
闻佳鑫: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首先需要给他们提供专业的生涯规划服务,高校可以通过相关部门面向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制定适合的职业发展计划。第二,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和工作坊,进一步强化生涯规划意识的同时,教授有关简历撰写、就业技能、面试技巧等,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三,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高校可以与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建立“职业人际关系网”,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最后,要举办职业招聘、行业论坛、职场讲座等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与学生交流,拓展学生的职业视野,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交流。
打造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实操性的课程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主持人:如何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吴德:四川农业大学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下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组与就业指导课程组,组建了专业化的校内外就业指导师资团队,校内师资做到每人应培尽培,每学期定期组织课程研讨与集中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师资水平。校外师资依托学校合作优质企业,邀请企业招聘专家定期来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同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给予学时学分保障。
解廷民: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增强毕业生生涯规划意识、及早做好就业准备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一是要尽快厘清理顺课程建设的主体问题。目前课程大多由就业指导、学生工作等部门承担,课程尚未完全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体系。二是要加强就业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由于就业课自身学科属性尚未统一认识,在许多高校并无设立专门的实体教研机构,教学任务大多由就业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兼职承担,课程专业化程度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健全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面对各校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群体,就业指导课不能“千人一面”“以不变应万变”。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尽快开发适合本校需求的系列就业指导课程,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沈雪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资源拓展等多方面入手,结合所在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打造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实操性的课程体系。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育人导向。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念,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激发自主规划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二是强化能力本位,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程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要顺应生产实际、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要求,大力增加实训实践的锻炼机会,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三是加强校企对接,丰富课程资源。邀请与学校合作紧密的行业企业共同研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毕业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四是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专兼结合、内外互补为目标,配备与学科专业或行业特色相关的校外兼职教师,打造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团队。五是关注产业发展新趋势、适应就业新常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形态日益涌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要充分引导大学生适应就业新变化,拥抱职业发展新机遇。
闻佳鑫: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首先,课程内容要多样化。突出实践导向,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面试等活动,提升实际应对能力和就业技能。第二,与行业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教学、提供真实案例和项目,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动态。比如,有的大学就专门开设了“行业前沿分析”,请一些行业里的专家来跟学生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第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任教师培训机制。定期提供培训、交流和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这样教学会更贴近实际,学生更受益。最后,做好持续跟踪和评估,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进展,收集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促进就业与育人育才相融合,需要高校建立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的工作体系,落实到位的组织保障。】
主持人:如何促进就业与育人育才相融合?
吴德:全员参与,落实“一把手”工程,“校—院—班”三级联动,发挥就业育人合力;全程育人,深化就业育人模式。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特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要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践中强化就业教育引导;全方位育人,完善就业育人体系。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建立完善“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解廷民:一是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就业与育人育才相融合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性。育人育才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就业结果既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标准,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二是要将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过程,深入推进就业育人。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就业观,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三是要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开展市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向人才培养部门和学校及时反馈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沈雪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业工作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可以说,就业工作与育人育才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要促进就业与育人育才相融合,必须大力推进就业育人,提升其成效。具体来说,一是从培养目标上看,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致力于培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干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二是从工作内容上看,要重点关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国际组织等领域就业创业,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三是从教学环节上看,要将就业工作融入专业教育、科研实践等教育教学和实践环节,促进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四是从课程设置上看,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人才培养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和价值追求,实现教书与育人双向融合。
闻佳鑫:实现就业与育人育才融合,关键要切实把职业生涯教育全面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职业生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将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同时培养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二是增加设计实践性强的课程或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三是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人士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企业的需求和其对行业的理解融入到课程和教学中,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一致。四是建立和强化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不仅关注学术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成长。
熟练掌握生涯教育理论,具备就业指导专业能力
【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生涯理论储备、丰富的实战指导经验,以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助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职业发展。】
主持人:强化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教师应提升哪些能力?
吴德:一是要提升专业素质能力。不断学习掌握生涯教育理论,提升就业指导专业能力,积累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扩展生涯教育相关理论和就业指导技能的深度广度;二是要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就业指导教师要探索教学理论和理念创新,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生涯规划和求职就业的真实需求;三是要提升教师就业指导能力。教师在就业指导中要将国家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四是要提升校内专职教师的职业感知能力,强化企业真实场域的职业体验和就业实践,及时将就业市场新需求、就业形势新变化、就业政策新精神融入指导内容。
解廷民: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还应着重提升以下三方面能力。一是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通过在教育中融入理念信念、价值养成、意志品质等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从而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和就业准备。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就业育人的能力。通过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实践、企业参访等职场体验活动,使学生感受职场环境、体验职业发展,提前了解职业和岗位需求,从而提高实践、就业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与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关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三是开展就业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辅导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兴趣和职业目标,通过职业规划比赛、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求职培训、一对一咨询等多种形式,给毕业生提供切实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建议,以满足他们就业求职和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沈雪萍:一是政策解读能力。充分认识和正确解读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变化,对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等能够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二是理论学习能力。熟练掌握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科学的生涯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三是实践运用能力。熟练掌握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相关的工具方法,如职业测评、团体辅导、简历面试、沟通技巧等,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四是咨询辅导能力。能够开展个性化的生涯咨询和就业指导,提供职业规划、素质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帮助学生解决生涯发展和求职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五是资源拓展能力。能够与行业、企业等保持密切的交流,为大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实践载体。
闻佳鑫: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市场需求,帮助他们制定符合个人目标的职业发展计划。二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教师需要对就业市场深入了解,包括各行业的发展趋势、热门职业和技能需求等,以便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指导和建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三是职业咨询技能。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和困惑。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鼓励、一个理解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四是持续的学习力。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领域的变化较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以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指导和建议。
提升求职本领,拓展求职视野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拓宽求职渠道,把握行业趋势,拓展职业新机遇。】
主持人:当前正值春季招聘关键期,面对求职应聘,有哪些给高校毕业生的宝贵建议?
吴德:对广大毕业生有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大家要秉持积极的就业心态,勇敢面对求职竞争与选择,相信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和解决;二是建议大家要客观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脚踏实地,合理选择求职目标,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三是建议大家先就业再择业,个人理想的职业目标很难一下子就得以实现,需要在职业过程中不断追求与调整。
解廷民:一是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到基层建功立业,可以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明确方向,理性选择。要客观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的招聘特点、个人的求职优势以及可利用的就业资源,对自己的就业地区、求职领域、应聘岗位、薪酬待遇等因素恰当选择,确定适合的求职方向和应聘单位。要利用好国家、各地以及学校的就业信息平台资源,筛选有效招聘信息,把握住所有可能的笔试、面试机会。三是要调整心态,积极求职。在求职中切勿眼高手低,也要避免职业选择时的优柔寡断、盲从和趋众。对求职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要善于从失利中找出不足,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及时调整求职方法。要增强就业风险防范意识,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从容应对各种挑战,顺利就业。
沈雪萍:春季招聘是毕业生寻找自己理想就业单位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与秋季招聘相比,春季招聘最大的特点是招聘时间短、节奏快,毕业生要充分把握用人单位“查漏补缺”“计划调增”的窗口,获得宝贵的就业机会。一是抓紧职业定向。要花时间思考和明确个人职业目标与规划,不仅要弄清楚“我想做什么”,还要弄清楚“我能做什么”,更要弄清楚当前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做什么”,哪里才是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真正机遇。二是抓紧积累经验。正如“事物总是由量变引起质变”,我们离最终求职成功的差距就在一次次的面试机会上。因此要积累一定的简历投递数量,以此争取到一定数量的面试机会,从而在实战过程中快速积累求职经验。三是抓紧利用资源。如网络资源,广泛关注校园内外招聘网站、地方人社部门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以及意向就业单位官方网站,获取各类求职信息;如社会资源,广泛发动校园内外的各类资源,如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学院辅导员、专业任课教师、毕业师兄学长、亲戚朋友、父母关系网络等等,千方百计地寻找就业面试机会。四是抓紧调整心态。不少过来人都说“求职过程是大学生成长最快的阶段”。这是因为,求职成功前的一次次的面试奔波、一次次的挫折困难既是对个人能力素质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对自己成长最好的见证。
闻佳鑫:求职招聘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有清晰认知和定位,对目标工作岗位有充分的了解。具体而言,一是做足准备工作,提前准备简历、求职信和面试答题,确保内容清晰、简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练习面试技巧,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可以不断寻求就业指导老师、其他教师以及职场友人的支持。二是对目标岗位有深入了解,包括其行业地位、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以便更好地准备面试和回答问题。三是拓展求职渠道,除了校园招聘和线上招聘平台,还可以通过校友网络、实习实践关系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寻找机会,扩大求职范围。四是保持积极心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竞争,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成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作者:武一
来源: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3/t20240310_211116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