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成都1月23日电(记者吴晓颖)“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天府良田’,应从深化机制改革创新入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2日,在正在召开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庄天慧结合自身履职调研情况,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在庄天慧看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利当前、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四川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403万亩,累计建成5476万亩,为四川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悉,2024年四川将推进“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启动第二批整市整县建设示范,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以上。
如何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设质量达标?“根据出台的《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健全统筹衔接机制,做好不同类别项目的区位衔接、不同地貌区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标准衔接、不同时期项目的工程建设衔接,做到规划选址统筹布局、建设标准一脉相承、建设目标面向未来。”庄天慧举例道,如推动丘陵区、山区等不同地貌区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标准衔接,制定不同地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
在项目实施环节,庄天慧建议探索“政府引领、经营主体主导”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采取“专家检查、技术辅助”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方式,以及“数据管理、智能决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保障农田基本数据“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
如何做好建后管护,让高标准农田更好发挥效益?庄天慧提出,一方面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设施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范围、内容、职责、监督等内容,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前、建中、建后全链条考核评价制度。另一方面,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保护激励方式,调动地方、农民等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的主动性,探索第三方服务等管护模式,让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农田管护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