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四川作为农业大省,肩负着守护粮食安全、建设“天府粮仓”的重任。如何发挥高校作用、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今天的《我从基层来》,我们就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来听听他的履职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吴德:我们准备写一个关于农业立法及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议案,通过调研和对原有法律的梳理,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这两天,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温江校区,吴德代表邀请的法律专家、粮食专家正集中在一起,为议案内容出谋划策。吴德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涉及粮食安全的内容只散见于农业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中,或是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呈现,尽快推动制订《粮食安全保障法》,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吴德: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重新设计,真正能够从我们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和我们整个执行操作层面,来保障我们中国粮食安全。
推动立法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它需要从多个维度一一发现问题,逐一解决问题。其实从2022年,吴德就开始走访川内外粮食种植基地,考察相关科研院所,搜集相关意见。而跟随吴德代表,我们就前往了崇州十万亩粮油基地,也记录了他调研蜀麦830、蜀麦133,蜀麦1868等品种的高产创建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吴德:跟原有品种的产量和抗性增加(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教授 甯顺腙:(针对)赤霉病的抗性很好。这里的亩产能达到430.440(公斤)左右,(在绵阳基地)最高的产量能达到600公斤。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吴德:(议案将)重点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收储安全、粮食科技投入安全,以及信息安全、收益安全五个方面进行问题的梳理,给予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尤其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上面,(推动)进行刚性的、立法的完善和条例的制订,实现总书记所说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吴德说,在诸多环节中,他最关心的还是生物育种、高效生产和品质安全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他也希望通过立法能在人才培养、政策扶持上获得更多的助力,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吴德: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技术卡脖子的核心就是我们育、制种基地建设的问题,把它作为一个重点,也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培养一体化的重要连接载体。
记者手记:跟随吴德代表调研走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对农业工作的赤诚和热情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吴德代表说,从近处看,他所在的川农大已经推出了建设天府粮仓的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服务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方面的理论实践创新,而从长远看,推动粮食安全立法,才能更好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坚持和坚守。
来源:https://www.sctv.com/news/detail?id=275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