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统一战线)民盟盟员吴德:从“猪倌”到科学家
发布日期:2023-01-09 14:50:02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作者:张惠

吴德,男,1967年10月出生,四川省南江县人,动物营养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1987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的吴德,于1991年本科毕业留校后,从一名普通猪场工作人员做起,先后攻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成为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访问学者。谈及加入民盟的契机,吴德回忆道:“当时四川农业大学畜牧系里民盟的盟员比较多,邱祥聘、刘相模、杨凤这三位专家学者都是民盟的杰出的科学家。受他们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三农事业的情怀的感染,我在1999年加入了民盟。”

从“猪倌”到科学家,吴德在母猪营养研究上执着坚守30年,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国“母猪营养的一号人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吴德一开始填报的是师范类院校和商学院,计划却被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一纸录取通知书打乱了。当时的吴德根本不知道四川农业大学在哪里,家人也反对,认为“去农业大学读书就跟在农村种地一样”,但吴德还是决定前往就读。进入学校学习后,在邱祥聘、刘相模、杨凤等专家学者的影响下,吴德从对畜牧专业的陌生到逐步接受和喜欢。本科毕业后,表现优异的他顺利留校工作。

一开始,毕业留校的吴德在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从事行政工作,但觉得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更能够解决三农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后来吴德向学校申请,到学校动物研究所的试验猪场,真正去做一线的业务工作。

“我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猪场研究分析,回家吃完晚饭后马上又返回猪场。”“当时猪场里除了门卫、打料工人和我,就没再请工人了。喂猪、打扫猪圈、给猪打针就是我每天的工作。”吴德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如是回忆往昔。当时,研究母猪营养的非常少,因为母猪的研究周期长、实验成本高、成果压力大。但吴德不怕“坐冷板凳”,他认为这是一块可以大展拳脚的空间。随着饲养方案不断创新,且恰遇猪价上涨良机,仅一年时间,吴德便靠着养猪为课题组挣回了20多万元,改变了课题组一直亏本的尴尬局面。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6年时间里,吴德先后经过多轮杂交实验,通过适度的横交固定,筛选出了一个最佳组合,并通过优化繁殖、营养等技术,构建了筛选品系的综合配套技术,与新选品系配套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功让单头母猪的产仔数由原来的9.5头提高到14.5头,让整个母猪种猪的数量减少了40%。“母猪系统营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成果也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母猪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奖。

来源:http://www.sctyzx.gov.cn/lzfc/202301/5429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