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创新治理与科技突破,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2-12-27 11:34:55 来源:统战部 作者:吴德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全党全社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近年来,中国传统乡村的形态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距离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仍有差距。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来看,必须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其中,创新治理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突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创新治理,要“绿”字当头,着力推进乡村生态治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时代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围绕家园、水源和田园启动清洁乡村建设;围绕村庄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的“三化”,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围绕富民产业、惠民服务、便民基础建设,开展宜居乡村建设。聚焦“双碳”目标,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建设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创新治理,要“强”字筑基,着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治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防汛抗旱、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创新治理,要“优”字发力,着力推进乡村教育和医疗保障治理。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的乡村人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这是确保更多人才留在乡村的保障。推动乡村学校、村卫生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与专业的教育集团或医学团队合作,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缩小城乡医疗和教育水平差距。以村医或乡村教师为载体,通过有计划地实施培训来提高村医和乡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激励机制,建立差别化乡村教师和医生支持政策。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依靠科技突破引领农业现代化,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全面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推进种业科技全方位领跑。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挖掘控制高产优质、资源节约、环境智能响应、品质健康以及病虫草害抗性等复杂性状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揭示农业生物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等复杂性状的分子机理。应用大数据遗传评估新算法,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多基因编辑技术体系、畜禽基因组育种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通过水稻、玉米、小麦、畜禽、饲草等动植物的高质量图谱绘制,数据库构建与共享、高效利用优良等位基因挖掘及其功能标记开发,实现品种特化性状的精准改良。

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强化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创制推广一批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高效智能农机,整体提升种养加、农牧渔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发展植物工厂、垂直农场和立体养殖,建设海洋牧场,推进空间立体利用,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

推进信息化技术服务全环节覆盖。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度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田园和智慧农场。推广应用智能流水线、专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开展智能分拣、自动清洁、无损检测、自动包装等作业。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开展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农产品流通数字转型。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打造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仓,形成资源全面立体、主体画像精准、产品全程可溯的动态数据资源体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来源:http://share.183read.cc/article/4657702/5.html?t=167211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