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四川同心·专家服务团”四川农业大学分团成立以来,十年间,学校党委切实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不忘初心、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以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为重点,积极组织学校党外人士参与“同心三农”服务,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天府粮仓”等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贡献川农统一战线力量。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将统一战线、“三农”服务纳入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构建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中层单位积极参与、党派团体具体落实”的“同心三农”服务机制。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原四川省同心服务团副团长、副校长任正隆,现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校长吴德先后任学校分团团长,切实扛起同心服务的责任担当。强化资源整合,采取院系推荐、党派团体遴选、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由20名骨干专家为核心、150余名党外人士共同参与的“同心·脱贫”“同心·振兴”团队,并根据党外人士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工作重点,建立了粮油、畜牧、果蔬、食品等7个专家组,汇集起了党外人士参与“同心三农”服务的行动合力。
“同心服务团”成立十年来,学校党委多次修订统一战线、社会服务等制度文件,从组织架构、实施方案、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分团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党外专家参与“同心三农”服务作为业绩考评、荣誉表彰的重要参考,将活动及考察调研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十年来,学校已累计投入200余万统战工作专项经费,统战部作为同心专家团专门的协调服务机构,主动问需、精准对接,全力以赴为党外专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切实保障了“同心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心三农”服务开展以来,党外专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培训和重点指导等方式,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山林湖泊,广泛在阿坝州茂县、凉山州雷波县、广安市前锋区、雅安市汉源县等区域开展农业科技指导,累计开展合作项目50余个,组织专项扶贫活动150余次,举办培训班及讲座200余期,帮扶贫困家庭600余户,服务受益群众近10万人次,推广小麦、玉米、樱桃、葡萄、蔬菜等新品种和新技术上百万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期间涌现了不少杰出代表,例如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自驾20万公里奔忙在扶贫路上的严泽生,长期扎根藏区、帮助藏族发展中药材的郑顺林,促使四川成功取得全国唯一“八月瓜”系列食用产品合法开发权的罗培高等优秀党外专家。尤为突出的是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果蔬专家吕秀兰,10年来,她每年200多天都奔波在田间地头,带领团队在四川茂县、汶川、屏山、西昌等地建立了甜樱桃、葡萄、李子科技示范基地40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90余项,面积达70万亩,累计增收达40亿元,年培训土专家和种植者4000人、带动5000人产业脱贫,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0余次。
学校党委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建言献策提升同心服务工作实效。同心服务团团长、校长吴德在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新型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共提交21件提案,受到有关部委高度关注,其中《破解种业发展困境,促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分区分类提高补助标准的建议》等4件提案被省政协、省委统战部采用。其余党外专家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围绕三农工作咨政建言,累计撰写了100余份意见建议,其中《四川农业强省建设背景下的农技推广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及对策建议研究》《保粮食安全与四川“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等多份报告获省领导批示,为“三农”工作开辟了新的快车道。
为持续推进“同心三农”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学校倾力打造“集中一个党派、依托一个地区、围绕几个产业、建立一个品牌”的“同心三农”品牌工程,目前已初步形成民革聚焦食品加工与安全、民盟聚焦畜牧养殖及水果种植、民建聚焦蔬菜种植的党派品牌。同时学校根据骨干专家特长,协助其凝练个人品牌,目前也基本形成了“吕樱桃”“严魔芋”“郑药材”“王枇杷”“杜茶叶”等骨干专家个人品牌。在此基础上,茶学专家杜晓、蔬菜专家严泽生获评“四川同心·服务团活动先进个人”,学校先后获评“实施同心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单位”“同心共筑中国梦,四川统战在行动品牌工程”等荣誉称号,民盟总支也因社会服务工作突出被民盟中央表彰为先进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