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培高:人因奋斗而荣光
发布日期:2020-09-21 13:46:03 来源:农学院 作者:农学院

“我小的时候就是个农村的放牛娃,一点不吹牛,我在上大学之前都没见过班车是什么样子。”九三学社川农大支社副主委罗培高常常对他的课题组讲起这段成长经历,不断向学生们传达着“人只有通过持续的奋斗才能改变命运”的人生信条。而这种艰苦奋斗的“川农大精神”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在一辈又一辈的川农人中血脉相承,熠熠生辉。

在传承中成长 师生无隙

本科就读于我校林学园艺院的罗培高,在硕士报考时却毫不犹豫选择了从事小麦研究的任正隆教授课题组,他说:“任老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他的视野和格局是最值得我学习的。”2000年,罗培高以全校第一的硕士统考成绩进入了任正隆教授主持的四川省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启了他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之路。

罗培高求学极为刻苦,一旦遇到重要的实验进展,常常和师兄一起通宵跑电泳。2012年,罗培高发现并定位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0和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41,其中Yr41被认为是我国学者发现并被国际小麦新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第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且该基因在9个川农号小麦新品种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对于在小麦研究中取得的一点成绩,罗培高总是时刻铭记恩师对他的深刻影响,“我们一定要谋大局、识大体、干大事”,因此相较于已取得的成果,罗培高的目标总是设定在更远的前方,不断前进。

罗培高常与自己的学生们讲起师从任正隆教授时的成长点滴,字句之间对导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而对恩师的教学理念亦是数十年如一日地贯彻。2006年,罗培高开始承担遗传学的教学任务,针对《普通遗传学》内容抽象、庞杂等特点,在2013年教育部和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项目资助下,大力开展《普通遗传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出的“五化转换”教学模式和“双弹簧振子”教学模型具有鲜明特色,符合高等院校生物类和农学类专业遗传学教学的实情,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获得2018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罗培高面向本科生授课达4872人次,评教满意度为99.68%,满意率为93.81%,在选课人数中,超过38%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学位,2016年更突破43%。事实上,在他的课题组中,近半数的研究生都来自他生动有趣的本科课堂。

2020年9月,罗培高获评“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是“川农大精神”在师生传承中发扬光大的又一证明。

罗培高面对自己课题组的学生,总习惯说“大学不是我给你们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我和你们一起创造知识的地方。”罗培高十分支持课题组学生的自主实验设计,对于各个想法总是提供全力的支持和恰当的建议,相比于做好一项实验,罗培高更注重学生在研究中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视野是否得到开拓。罗培高除了是学生科研上的导师,更是学生生活中的伙伴,总是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因此,相较于任正隆教授对罗培高的“润物无声”,罗培高对他的学生则更多出一份“师生无隙”的亲切感。正是这种前一辈川农人对后辈的不断鞭策和培养,“川农大精神”才得以在一代又一代的后浪之中薪火相传。

在开拓中奋进 科研无界

最好的传承就是开拓。

对于科研精神的传承如此,对于科研方向的传承亦是如此。在从林转农的过程中,罗培高发现林木物种的育种技术远落后于作物,而如果把作物的育种思路运用到林木物种的研究上或许会是一场突破。于是在2015年,罗培高顶着巨大的压力从小麦地里“半路出家”,同时展开了对三叶木通(俗称八月瓜)的基础研究。

新生的婴孩总是伴随着啼哭,罗培高对三叶木通的起步研究也是举步维艰。得到的第一笔支持经费仅3000元,经费短缺的同时还伴随着对他“半路出家”的强烈质疑,其中困苦自不必多说。面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罗培高总是身先士卒,“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他的学生同荣辱,共进退。经过短短5年,他率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争取到从县级到国家级的各类科研项目29项,经费总计达1053.8万元,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完成三叶木通全基因组解析工作。同时,在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打造出了一个高展示度的三叶木通科研基地,保存了全国份数最多、种类最全的种质资源,又从收集的1447份已挂果种质中筛选出了4份拟认定的优质抗病专用新品种,直接带动的省内三叶木通种植5万余亩。在他的倡导之下,我省的三叶木通种植业从无到有地逐渐建立起来了。

任正隆教授对罗培高的工作高度认可,“我们实验室就是搞育种的,搞小麦是育种,搞三叶木通也是育种。”导师的认可让他进一步坚定了“科研无界”的信念。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成为了他的标签之一,也正因如此,如果说当初的质疑声如乌云笼罩过他的天空,那后来赢得的掌声则如狂风吹散了所有的乌云。

在跨界中融合 服务无疆

2015年,罗培高受雅安市组织部派遣前往石棉县任科技副县长。面对新的挑战,他又对三叶木通的研究产生了新的认知。挂职锻炼期间,他发现三叶木通非常适合在类似石棉的山区农业县进行种植推广。但同时,他敏锐的科研直觉洞察到,如果无法继续拓展加工口径,提升应用前景,则三叶木通的产业前景极度受限。

罗培高的务实就如同秤杆上的称砣那般实实在在。他认为“只有将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为了做好产业发展的底层设计,作为副县长,罗培高指导石棉县组建了省内首家三叶木通果实加工企业,又为企业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加工机械自动化研究团队解决了三叶木通皮、籽、肉分离的问题。同时,作为科研人员,他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三叶木通进行了包括果茶、果酒、籽油、盆景、藤编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更重要的是牵头制订了《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八月瓜》,为三叶木通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准入铺平了道路。有人曾问罗培高:“你们做的是四川省的八月瓜食品安全标准,是不是说你只为四川省的八月瓜产业服务呢?”罗培高斩钉截铁答道:“作为一个脚踩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人,我是为全国八月瓜产业服务的。”而这种“服务无疆”的态度也让他收获了更多认可。

石棉县县长评价罗培高有“蚂蝗精神”,对于开展研究一钻到底,有血有肉,因此本应在2017年结束的挂职期一直延长到了2020年。罗培高在挂职期间充分把握了他的双重角色,“既是教授,又是科技副县长。”灵活的工作思路是他的特色之一。而对于他研究的三叶木通的市场角色来说,他希望三叶木通可以是一种新型水果,也希望三叶木通可以成为一种园林景观装饰植物,但他最希望三叶木通能最终被开发为一种新型的木本油料植物。“我们国家每年要从美国进口那么多油料,太受制于人了。试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个省市的林下、坡地都种上三叶木通,这些种子将可以提供多少食用油啊!”

“人这一辈子,钱哪里挣得完呢?作为一名学者,总得为这个社会留下些什么才对吧。”罗培高喜欢对他的学生这么说。他现在最大的期望是通过他的课题组和与他们紧密合作的团队,抱团取暖,携手共进,继续传承发扬“川农大精神”,做出脚踏实地的成绩,在不久的将来能通过木本油料扩充的途径为我国的粮油安全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