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的师魂丰碑——追记我校端木道教授
发布日期:2011-10-14 16:42:38 来源:统战部 作者:统战部

屹立的师魂丰碑

——追记我校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端木道教授


青山无语凝噎,雅雨飞泪滂沱。

8月19日,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教授、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民盟盟员端木道教授与世长辞,享年91岁。

这位一生与百年川农大同行的老人,堪称缔造、践行、传承“川农大精神”的典范,“授业良师,处事表率”,是端木老师留给学生永远的感动,“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是端木老师留给同事温暖的回忆。他用几十年呕心沥血的付出在高高的师魂丰碑上留下不灭的印记,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后人。

炉火纯青的教学

从1944年到1989年退休,端木道教授一直从事生物化学、营养化学教学工作。他的课上得好,全校闻名,“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杨婉身教授回忆。她来校工作时曾经跟随端木老师学习,反复听了很多轮端木老师上课。端木老师知识渊博,善于举一反三,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他的口音带着一点江苏味,说话轻言细语,又不失风趣,即使是最枯燥的分子式、结构式也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端老师讲课水平高,那是大家公认的。”动物营养所原党支部书记左绍群说。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就是文革中首批工农兵学员来校时,他们底子差,有些甚至识字都不多,教学是个令大家都万分头痛的事儿。端木老师却迎难而上,毅然承担起化学课教学任务,结果效果奇好。工农兵学员不光听懂了,一些人更是迷上了化学。

文革以后,他曾协助杨凤教授培养了16名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生。“端木老师很有前瞻性。”周安国教授评价。周安国是78级动物营养专业研究生,端木老师在教他们生物化学的时候,讲了很多关于植物化学的内容,“当时觉得跟专业结合不太紧密,等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才知道饲料营养的开发利用根本离不开植物化学。”生化基础扎实,这也是他们这几届研究生中能人倍出的原因之一,雷新根、陈代文、施用晖、乐国伟等学生和端木老师情意十分深厚。

甘为人梯的奉献

在杨婉身教授的心中,端木老师可谓自己的人生导师。“当时跟随他听课,很多东西都得益于他。”等到杨婉身上课时,端木老师也天天来听课、指导。讲课的板书、语言的逻辑、采用的教法都一一细评。“对我帮助很大。”端木老师还叮嘱她在业务、学习之外要加强外语的学习,放眼世界做学问。“他很注意梯队的建设,很有远见。”

1985年杨婉身如愿申请到了留学德国的机会。可是当时教研组教师缺乏,她的课怎么办?“她的课,我来上!”时任有机生化教研室主任的端木老师一句话解决了杨婉身的后顾之忧。这一上就是整整4年。“当时端木老师已经年近七旬,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在端木老师的支持下,教研组先后有6名教师及教辅人员参加了不同层次的进修学习,为学科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生化教研组形成了老一辈爱护小一辈的传统。”杨婉身感叹。

端木老师对后辈发自内心的关怀让人难以忘怀。退休之后,他常到图书馆帮助年轻人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教案,为此经常熬到深夜。去年他90大寿,教研室老少同去祝寿,当时他身体状况甚是不佳,但心里却还惦念着学科的发展。他对新来的青年教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现在的学术风气不好,年轻人要头脑清楚,朝“大师”目标进军,不要受不好学术风气的影响,认认真真做学问。这种对学科、对后辈的殷殷深情让青年教师深深震动。

高瞻远瞩的合作

当时基础部还没有搞科研的风气,端木老师清晰地认识到“生化不结合农业去做就没有前景”,这与杨凤教授的“动物营养研究必须要奠定扎实的生化基础”不谋而合,两人强强联手,首创了我校不同学科长期固定横向联合的科研教学模式,激发出超强的活力:动物营养所研究生教育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不少学校还前来取经;他和杨凤教授共同主持的微量元素研究课题获得了省二等奖。

杨凤教授以严厉著称,而温和的端木老师刚好与之形成很好的互补。在学术严谨上,周安国表示自己深受端木老师和杨凤教授的影响。“当时要求我们阅读外文资料,在做学期报告的时候,端木老师他们不放心,会翻出原文来对照审查,对每一个词的翻译都很考究。”

端木老师始终谦逊,他是全校公认的生物化学方面的著名专家,但他认为自己在生化中关于能量学方面不及教物理化学的刘子章老师,就请刘老师来给学生讲这些内容。“这样对学生更好。”他说。这就是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基础课搞研究比起其他学科很艰难,端木老师为整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榜样。他很有远见卓识。”在端木老师的带动下,生化教研室的老师并不埋头教书,他们也开展科研,推动了学科蓬勃发展:1994年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硕士点成立;1999年生物化学与分子博士点成立;2001年生物科学招进首批本科生,说起这些成果,身为博士生导师的杨婉身十分感慨,“如果端木老师是一个只上课,不搞科研的人,我们也看不到这么远这么深。”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在很多学生的记忆里,端木老师是一个温暖的存在。周安国读硕士二年级的时候,生病住院40多天,学习没补上,多门功课成绩不理想,沮丧万分,端木老师看出了他的心理负担,特意找他谈话,勉励他不要灰心。“端木老师想得很细,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年轻人想问题。”动物营养所博士生导师陈可容教授说。她曾做过端木老师的助手,对端木老师那种细心印象深刻。“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课题的进度,他都非常清楚,时不时就关切的询问。”这份温情让人难以忘怀。

8月21日,端木道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按照他的遗嘱,不搞灵堂,一切从简,但是听闻噩耗的同事同学还是冒着大雨赶来了。

尽管身体不便,杨凤先生执意从成都赶回雅安,热泪涟涟送别亲密的战友。在上海出差的周小秋老师连夜赶回,情深意切送别敬爱的老师。学生陈可容等8名学生联名献给恩师一副挽联:“传道授业能深入能浅出,呕心育人,若春风若化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探幽索微善团结善合作,端杨携手,如璧合如珠联,新篇同谱德业长存”表达对恩师的无限怀念。远在海外的校友来不及赶回,特意向端木老师家属发来慰问信,痛悼恩师:“端木老师所树立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张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