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记民革老党员毛祖进科技支农30年
发布日期:2011-10-27 17:05:29 来源:民革四川省委员会 作者:统战部

“切片时要多带点肉,洋芋皮皮长出的苗不壮,俗话说娘壮儿肥。”在一个农家院坝里的方桌上摆满了药瓶、洋芋,毛祖进老人一边示范一遍向农民讲解“坝薯10号”的栽培技术。

这是在今年遭遇冰雪灾害的汉源县皇木镇,这里是海拔近2000米的高寒山区,是藏、汉、彝多民族杂居地,山势险要,道路蜿蜒曲折。当地粮食作物以洋芋、玉米为主,今年的冰雪灾害导致当地4个村农民储存的洋芋种子全部被冻坏,眼看大春播种来临,当地农户急需援助。

在这紧急关头,73岁高龄的民革党员、作物栽培专家毛祖进教授用了两天时间,就洋芋新品种“坝薯9号”、“坝薯10号”等如何达到优质高产,对红花村和富有村的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毛教授从洋芋种子的挑选、切块、消毒、种植、施肥,田管、病虫害防治、提纯复壮和丰收后洋芋种的储藏等方面,对200多位村民进行了培训,并且发放了技术资料。毛教授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其间穿插了地方农谚与俗语,使现场时时响起掌声和笑声。

科技兴农 苦辣酸甜


毛祖进科技兴农的工作思路是探路子、抓种子、出点子、做样子、教法子“五子兴科”。

科技兴农工作要深入生产第一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进村入户,进入田间地头,认真落实每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农忙时,就在当地农户家住下来,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因为农业科技成果不是展品,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付出心血汗水,付出辛勤劳动,要讲实干、实效。毛祖进和农民一起早出晚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

晚上,毛祖进还要抓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中心,落实每项技术措施。建立中心示范片,以点带面这是活的样板与教材,使各增产措施以辐射燎原之势逐步推广,深入到人心深入到千家万户。

有时,为了和农民达成一致的共识,毛祖进付出的比常人要多。“新品种玉米苞苞没有我们的大,产量怕不行”这是观化乡刘家村的农民口语。长期以来,当地粗放种植,习惯于稀大窝,每亩二千余株,而川单15号要求达3000株,充分利用光能与地力。试验结果稀大窝亩产比合理密植低,这是只看树木,不见森林的一种思想方法。遇到此类疑问,毛祖进都是以事实让农民信服。通过实际产量比较来启发农民,改粗放种植为集约化种植,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

“蕃茄红不了”。严桥乡团结村(海拔900米),当地种蕃茄几次失败。毛祖进通过分析找到了原因,从川农大引进早熟种苗,以地膜覆盖,提早于春分栽植,用防落素处理花果,整形修剪调株型,当年7月初蕃茄就红了。农户高兴了,把番茄带到乡政府庆祝建党节向党献礼。

最令毛祖进尴尬的是2002年,已经67岁的毛祖进和民革雅安市委董敏雷到温江带上200斤优质稻种,赴汉源九襄大庄免费赠送给农民,不料遭到拒绝,当地农民不相信他的种子能够高产,农民说:“写好赔产协议书,今年来的品种没有600公斤产量,要你们赔产”,面对农民对他提出的无礼的要求他没有放弃,经过调查研究,他签订了赔偿协议向农户承诺,不怕赔产,还诙谐地对农民说,如果增了产,要分点给我们吃。结果,当年获得亩产800公斤,比原来提高了200斤,大庄农民口服心服,年终又去找毛祖进要种子,还送来大米100斤。

毛祖进说,在科技兴农工作的实践中,遇到的生产问题很多,平时要善于学习,积累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民革雅安市委历来重视科教兴农工作,组织民革党员科技兴农。30多年来,毛祖进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深入生产第一线,潜心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次受到了相关部门与当地农民群众的赞扬,地方媒体对毛祖进的事迹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1987年-2008年先后推选为统战系统先进个人、民革雅安市委先进个人、省委社会服务及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毛祖进于199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退休,之前系农学院作物系副教授。1982年6月光荣加入民革组织。始终以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激励自己。他说,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是他的专长,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干点实事,实现报效祖国的夙愿,是他志向。

从1983年开始,民革雅安市委先后在雅安市严桥、观化等山区乡镇,以及荥经县严道、青龙等乡镇开展了对口的科教兴农服务工作,既推动了生产发展,又使四川农业大学很多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毛祖进主要参与了雅安山区玉米、薯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优质杂交稻高产示范,“山区高效农作物综合开发”,脱毒洋芋种薯的繁育与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引种示范,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示范等项目。

为落实民革中央的“民广合作”扶贫项目,毛祖进在72岁高龄时到广安市石门区金凤乡提供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用了一天的时间讲授了小麦、玉米、红苕套种增产的知识,并撰写了“关于金凤乡发展生产的建议”,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农民。

古道热肠 捐书助农


毛祖进不仅热心于科技兴农,还密切关注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只要听说那个乡镇建立农村书屋了,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去送书的,孔坪乡建立健华图书馆,毛祖进送了图书;上里古镇建立图书馆,毛祖进又送去了图书。

亲近自然 心态年轻


毛祖进热爱生活,崇尚自然。他几乎每天都到山区行走在田间地头,他说,我最不喜欢打麻将,斗地主等娱乐活动,就喜欢去爬山,去看农民种地,我感觉把自己放在自然中,心情特别愉悦。

最后,让我们以毛祖进的两首七律诗作为全文的结尾吧。

科教兴农工作有感

(乙酉年秋)

科教兴农一老兵,涉水爬山两袖清。

布衣草帽自平和,稻麦薯豆常记心。

艰苦朴素农友集, 春华秋实皆口碑。

莫道古稀桑榆晚,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十抒怀

(乙酉年春)

人生七十今不稀,盛世豁达不足奇。

不叹年华似水流,黎民爱乐记心头。

科教兴农勤奉献,与时俱进谱新篇。

乐看稻麦千重浪,更欣桃李缀满园。

(沈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