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场地震,把四川农业大学和地震重灾区安县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地震两年后,在安县的田间地头,不时可以看到“科技支撑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实验示范基地”的牌子和川农大师生忙碌的身影。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项目,川农大党委书记邓良基等专家多次深入安县,把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安县模式”,“安县模式”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如何实现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三大难题,因其可学可推广,成本少、效益高,获得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难题一如何实现现代化
“现代农业依靠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不能是老技术。”抱着这样的共识,专家们震后不久就赶赴安县,在倾斜的农房前、在受损的农地里、在垮塌的养殖场,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需求,寻求灾后重建和现代农业的连接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社区布局规划、蛋鸡产业规划、果蔬产业规划、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规划等相继出台,恢复重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逐渐明晰。
专家们从种植资源创新(品种改良)、生产环节现代技术集成、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信息流研究等四个维度上助推安县农业朝现代化发展。一个个新品种被推广到田间地头,一栋栋标准化的大棚建立起来,一幢幢标准化养殖小区让人啧啧称赞。
安县农业局局长柳跃才对川农大教授、民建总支主委李焕秀推荐的碧秀苦瓜品种极为赞赏:“产量高,一株要结150-200斤。”而“姜+瓜”立体间作模式,能达到亩产值35000元,大大提高了效益,其模式不仅能使嫩姜上市提早7-10天,还能使生姜增产15-23%。
在专家的指导下,花荄的现代养殖场内采用了自动供料、供水、清粪、水帘自动降温装置,小区实行全程电子监控,15个监控点,“轻轻一点,场里鸡舍情况一清二楚。”村民对现代养殖有了全新的认识。
安县圣鑫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更是把川农大的专家看成救星。公司依靠蛋鸡养殖废弃物做肥料但一直销售不畅,专家们帮助肥料厂扩建了生产线和储藏室,还开发出5个新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运用生物发酵技术使肥料厂日处理鸡粪能力由50吨提高到80吨,并开发出生态高效的水产专用鱼饲料。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质量提高,现在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不摆了”。
两年来在安县,共有效集成了土地空间协同调控和规划、现代民居建筑设计、现代蛋鸡标准化养殖高效生产、蛋鸡安全健康生产和环境控制、“V”字形棚架式高密度水果栽培、苦瓜+生姜立体高效栽培、大棚西瓜优质高效栽培、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重建等60项技术,把现代农业高科技的含量体现得淋漓尽致。
“专家就是不一样!”当地村民对川农大专家养鸡专家张克英等充满敬佩。
难题二如何实现规模化
要发展现代农业,首要条件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而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光靠一家一户的农民显然不行,他们一无足够的资金投入;二无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三无市场销售渠道。
面对这一难题,张克英等专家开始寻找突破口。通过重点扶持圣康、圣鑫等3家科技示范龙头企业,在现代化蛋鸡养殖中完善细化“高校+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在优质果蔬种植中实施“高校+大户+农户”模式,从而构建了“以农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课题引领,政府引导,分工协作,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如今,安县蛋鸡产业规模从震前的120万只扩大到270万只,可是却看不到百万只以上规模的大型养殖场。不需要大型的养殖场,不需要大量集中的资金,却能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这要得益于圣康现代养殖协会这一农村专业化合作化组织,依靠合作社把柏杨村和附近村的316户蛋鸡养殖户团结起来,并辐射影响到安县安昌、黄土、界牌、兴仁4个乡镇10多个村的村民共同养鸡。为了强化村民的规模化、集约化意识,川农大专家帮助合作社明确了“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并把地震之前略具雏形的统一订购鸡苗、统一购买饲料、统一进行防疫、统一销售鸡蛋、统一品牌包装、分户饲养的“五统一分”经营机制一一进行细化。
“‘五统一分’既实现了规模化又便于学习推广。”邓良基教授说。
安县兴仁乡的山地土鸡养殖也推行了这一模式。村民李茂辉认为好处在于“把单个的农民抱成了团,规模上去了,大家不相互压价,效益好。同时,有专家坐镇,解决了疾病防控问题,少用药降低成本,养殖利润更大。”他们在基地里还专门为朱庆教授、张克英教授等专家修了一栋工作楼,供他们使用。
难题三如何实现产业化
蛋鸡虽是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可是产业链并不完善,还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阶段。“当时蛋鸡养殖小区房子在地震中被震垮,刚修了一截,又被震垮了。”2008年6月,陈文宽教授第一次到蛋鸡养殖小区时就看到这一状况。
专家们帮助蛋鸡养殖小区进行重新设计了八级抗震的房子。同时根据安县蛋鸡产业缺乏种鸡来源的实际,课题组投入105万元支持经费,圣康蛋鸡养殖协会(圣康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480万元,将原来的蛋鸡养殖小区更改为5万只种鸡规模的现代标准化养殖场。使其成为全县发展270万只蛋鸡的供种基地之一,改变了原来仅靠引进种鸡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从种鸡到商品鸡的繁育体系。
通过不断摸索和发展,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在川农大专家的技术支撑下,目前,安县已初步形成蛋鸡养殖、蛋鸡销售、土鸡养殖、土鸡销售、技术培训、蛋品加工、绿色有机肥料生产等一条龙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安县蛋鸡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完善对于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自己有了种鸡场,真正解决了防疫问题。”圣康蛋鸡养殖协会会长刘玉华笑着说。过去,村民需要到全国各地购买鸡苗,各地的疫病很容易交叉,对于蛋鸡产业做大做强有极大的限制。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肥料公司壮大了,也让鸡粪的去处不成问题,“不用担心环境问题”。
“安县模式”寻找到一条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新路径,和那种动辄大工厂、大手笔、大投入不同,这是一条便于农户参与、技术便于学习、模式便于复制的“轻简”道路,对于西南地区农业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去年,安县因此被评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县。(张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