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丰碑路——“盟遂合作”27年纪实
发布日期:2015-01-07 17:48:39 来源:遂宁日报2013-2-19 作者:田彬 记者 李杰强

提示

“盟遂合作”是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和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民主党派与地方合作造福人民的政治品牌。27年来,盟遂合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成功范例。为总结“盟遂合作”的成功经验,动员全市各民主党派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汇聚智力和力量,开创我市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本报特刊发“盟遂合作”27年纪实文章,敬请垂注。

这是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典范。

这是“同心思想”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项与高尚和智慧同行的事业。

这是一场知识与实践的直接对话。

1986年,建市不久的遂宁市提出,探索丘陵地区发展之路要充分重视民主党派的力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积极主动同省内民主党派联系,很快就与民盟四川省委挂上了“钩”。是年春天,随着一批来自成都、重庆等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民盟专家、教授踏上遂宁这片红土地,“盟遂合作”的序幕就此拉开。

同心同行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来都是满腔热忱。1987年12月19日,民盟四川省委经过深入的讨论研究和调查论证,与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正式签订《协议书》:遂宁市委、市政府聘请来自川农大、西南财大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多位民盟专家,组成“遂宁市经济顾问联组”,高层次、多学科,帮助遂宁科技兴农。1989年3月,在民盟四川省委的支持下,原市中区被列为全省丘陵地区技术综合开发示范县,得到原省科委立项支持,双方签订了3年《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承担了技术综合开发总课题,对发展丘陵地区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1990年,民盟省委组织有关专家与我市专题研究科技兴工问题,提出了着力加强纺织和食品两大支柱工业发展,有步骤地发展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相应地发展配套工业,积极培育后继产业的工业发展战略思路。1991年3月,民盟上海市委科技兴工考察团到我市参观考察了纺织、轻化、财贸系统的26个工业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科技兴工合作协议书》,确定对口支援项目123项。1996年4月,民盟省委组织专家对我市市属工业企业进行考察,确定与四川锦华公司、市群康染厂、市针织一厂、二厂、市制革厂、福斯特公司展开合作。这些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2002年,新一届民盟四川省委在吴正德同志的带领下,多次深入我市考察调研,决定把遂宁白芷GAP种植项目、秸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池建设、蓬溪县黑龙凼水库复建等7个项目作为盟遂合作项目,争取中央和省上立项支持。同年11月,农村沼气池建设争取到农业部立项,原市中区得到农业部小型公益建设能源项目补助资金87.5万元。2003年7月,蓬溪人民盼望20多年的黑龙凼水库复建工程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立项,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并发挥效益。设计灌面101.5万亩、总投资36.5亿元的“武引”二期蓬船灌区项目立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设计灌面125.5万亩、总投资47.1亿元的毗河供水工程已经开工。

2004年2月,在四川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民盟四川省委与我市的省政协委员一道,递交了《在遂宁建立中国西部农村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3月31日,民盟省委领导和专家对我市建立西部职教基地的基础条件进行考察调研,双方决定把该项目作为盟遂合作项目。

2004年6月,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丁石孙、副主席张梅颖、吴正德、李重庵莅遂视察,表示全力支持我市打造西部农村职教基地。目前,西部职教基地核心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达1500多亩,已建成2所国重学校、6所省重学校,职业院校在校生达7.1万人,中职学历在校生达5.4万人,核心区的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日益凸现。

2008年5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亲临我市视察了农村职教基地及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生态文明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着盟遂合作在经历了科技兴农、科技兴工、能源水利建设、创建西部农村职教基地后,紧随时代步伐,拓展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遂宁绿色发展这一崭新领域。

27年来,盟遂合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由最初的科技兴农,拓展到科技兴工、能源水利、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由遂宁市与民盟省委的合作拓展到与民盟中央的合作,由经济领域的合作拓展到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筹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指出:“盟遂合作,是全盟的事。”

27年的历史征程,我们满心欢喜地看到:遂宁经济社会欣欣向荣,一面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猎猎大旗正迎风招展。

同心同向合作之果越结越大

“知识分子有两层含义,一是知识的载体,二是社会的良心。”哲人的这句至理名言,即是智力援遂的民盟专家,对贫瘠的土地和百姓的疾苦激发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高度概括。80多岁高龄的叶谦吉教授,为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他不无感慨地说:“我的上帝就是农民,作为一个盟员,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学识贡献给遂宁,让那里的农民尽快富起来。”这是叶老的肺腑之言,也是援遂专家同遂宁人民深情交融的真实写照。

27年的情怀,27年的历程,民盟专家发扬高尚的风格和情操,在遂宁这片川中热土上撒播下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叶谦吉、刘佩瑛、杨凤、雷万方、黎汉云、雷起荃、张美年、袁代斌……一个个响亮的盟员名字,遂宁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

专家的到来,唤醒了浩浩涪江沉睡的激情。科技兴农曾推动我市1989-1992年粮食总产连续3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解决了遂宁人民的“温饱”问题。蓬溪黑龙凼水库复建和盟遂合作生态林建设,不仅解决了7个乡镇、5万多人口、10万头牲畜长期缺水问题,而且即将在库区形成2.29万亩的青山绿水,建成多党合作、为民谋利的红色文化区和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生态文明区。西部农村职教基地的创建,使我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盟遂合作陈列馆已经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学习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同心”思想教育基地、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和遂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遂宁坚持绿色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15个国家级城市品牌,在四川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和“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中连续5年名列全省前3名,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27年来,民盟智力帮扶工作一如既往,扶助的队伍不断壮大,先后有500多位盟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智力援遂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可行性建议360多项,撰写论文80余篇,培训科技和管理人员4万余人次,完成并取得重大进展的试验、示范项目120多个,引进项目280余个,其中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立项支持33个,有力地促进了遂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7年的历史征程,我们感叹:盟遂合作,奠定了遂宁追赶、跨越的基石!

同心同德合作之辉越闪越亮

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我相信,我们这种真诚的合作,路子会越走越宽,我们的成绩和经验,会不断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丰富内容、增光添彩。”

27年来,民盟组织从中央到基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盟员,齐心协力,务求实效,用行动诠释了民主党派参政为民的崇高情怀。原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将《遂宁—丘陵战略研究》收入他编辑的《中国区域经济规划丛书》。民盟中央名誉主席钱伟长专程赴遂视察指导盟遂合作,撰写了《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一文,在《求是》杂志发表。原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响亮提出:“搞好新时期盟遂合作,就是继承光荣传统”。蒋树声、张梅颖、吴正德、李重庵等民盟领导都多次亲自带队莅遂考察调研,协调合作项目。

27年来,民盟专家的足迹遍布遂宁的山山水水。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川中大地上的人们一次次地深刻感受到:原来搞养殖和种地还有这么多讲究!原来落后的丘陵地区也可以实现绿色发展、跨越发展!而对那些参加智力援遂的民盟专家们来说,他们的知识和学养,信手拈点出来,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在他们的帮助下,遂宁建起了万亩优质瓜果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种殖基地、优质畜禽养殖基地,成功复建了黑龙凼水库,西部职教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遂宁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27年来,遂宁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0项指标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等14项指标翻两番;连续8年获全省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牌表彰。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民盟中央、省委和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领导目前正在谋划新的合作内容,重点围绕枢纽拓展、产业壮大、城镇优化、文化振兴、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六大兴市计划”和统筹城乡、“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帮助遂宁建设“成渝合作区域合作连接点、承接现代产业转移理想地、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加快走出丘陵地区全面小康新路子”。

27年的“盟遂合作”历史征程,树起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